红外半球摄像机十大常见问题解析

红外半球摄像机|光圈现象|夜间发白|彩色失真偏色|图像出现扭曲|黑色竖条|自动光圈镜头|

红外半球摄像机十大常见问题解析

近年来,随着视频监控的快速发展,监控设备也在不断改进,不说别的,光是前端图像采集设备就在不断演变,从枪机摄像机到半球摄像机,从一体化摄像机到红外摄像机,从普通智能球到红外智能球,从模似摄像机到百万高清网络摄像机,从白天监控至黑夜监控。应该说,其整体的发展方向是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全天候监控的方向发展,IP摄像机以及红外摄像机取代普通的枪机摄像机和半球摄像机已成必然趋势。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百万像素网络摄像机基本上解决了视频图像清晰度的问题,而红外摄像机则弥补了可见光摄像机夜间监控不足的问题。由于红外摄像机具有隐蔽式探测功能,无需制造可见光,而且其能穿透烟、雾、雨水、烟云,能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持续工作,发展相当迅速。
在国外,红外摄像机已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中,成为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明星。在国内,红外半球摄像机以其成本低、安装方便等优势颇受欢迎。不过欢迎归欢迎,在使用红外半球摄像机的过程中,工程商也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小编搜罗总结了红外半球摄像机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问题一:红外半球摄像机系列机器晚上出现图像照度差、发白或有亮白色光圈现象
应该说,现象是机器装配不当导致的,装配时感光器件(光敏电阻)离红外半球摄像机距离过远会导致红外灯启动不完全造成机器夜间照度差;出现图像发白或亮白色光圈现象主要因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通过球罩折射到镜头所致,解决此问题需要避免红外光折射到镜头表面,通常采用海绵圈进行镜头与红外光的隔离,在装配时一定要将球罩紧贴海绵圈。
问题二:夜视型红外半球摄像机白天图像正常,夜间发白
此现象一般因机器使用环境有反射物或在范围很小的空间使用,因红外光反射导致,解决此现象首先应确定使用环境是否有反射物,尽可能改善使用环境,其次检查机器的有效红外距离与实际使用距离是否相应;若一台长距离红外机器在很小的空间使用会因红外光过强导致机器图像发白。
问题三:白天色彩还原不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红外半球摄像机的色彩在白天都会或多或少的偏色,这个最直接的原因是摄像机滤光片的问题,一般红外半球摄像机使用能透过一定比例红外光线的双峰滤光片,其优点是成本低,但由于自然光线中含有较多的红外成份,当其进入CCD后会干扰色彩还原,比如绿色植物变成灰白等等(有阳光的市外环境尤其明显)。IR CUT双滤光片的使用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IRCUT双滤光片由一个红外截止滤光片和一个全光谱光学玻璃构成,当白天的光线充分时红外截止滤光片工作,CCD还原出真实色彩,当夜间光线不足时,红外截止滤光片自动移开,全光谱光学玻璃开始工作,使CCD充分利用到所有光线,从而大大提高红外性能。
问题四:红外半球摄像机彩色失真、偏色
可能是白平衡开关(AWB)设置不当,也可能是环境光照条件变化太大,此时应检查开关设置是否在OFF位置,应想办法改善环境的光照条件。
问题五:红外半球摄像机图像出现扭曲或几何失真
这种现象可能是红外半球摄像机、监视器的几何校正电路有问题或光学镜头的问题,也有可能是视频连接线缆或设备的特征阻抗与红外半球摄像机的输出阻抗不匹配。
当出现以上现象时,请先检查所用光学镜头是否异常及监视器的输入阻抗开关是否设置在75Ω端,其次再检查所用视频连接线缆阻抗是否是75Ω。
问题六:画面出现几道黑色竖条或横条混动
这种情况一般是机器供电电源输出电压的纹波太大,应加强滤波并采用性能好的直流稳压电源。
问题七:红外半球摄像机使用自动光圈镜头图像过暗
首先检查EE/AI功能开关是否设置在AI端,其次检查LEVEL电位器调节是否合适。
问题八:红外半球摄像机图像质量不好
a.检查镜头是否有指纹或太脏;
b.检查光圈有否调好;
c.检查视频电缆接触不良;
d.检查电子快门或白平衡设置有无问题;
e.检查传输距离是否太远;
f.检查电压是否正常;
g.检查附近是否存在干扰源;
h.检查在电梯里安装时要与电梯保证绝缘免受干扰;
i.检查CS接口有否接对。
问题九:红外半球摄像机无图像
首先检查外加电源极性是否正确,输出电压是否满足要求(电源误差:DC12V±10%,AC24V±5%),其次检查视频连接线是否接触良好;若是使用手动光圈镜头需检查光圈是否打开,自动光圈镜头则需要调节LEVEL电位器使光圈在合适位置。
问题十:防水和散热效果不理想
用的时间长了之后,摄像机里面或多或少会出现汽水(此现象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出在外壳的密封效果不够和当时装机时没有考虑到温差。当红外灯开始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由于外壳的散热效果不够,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摄像机的使用寿命,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把红外半球摄像机的外壳做成多条线槽构成,这样有利于散热。

Print Friendly